核心工作原理:激光三角測距與雙傳感器對射
激光測厚儀的核心技術基于激光三角測距原理與雙傳感器對射測量法。其工作流程如下:
激光發射與光斑形成
激光器發射一束高精度激光,照射至被測物體表面,形成直徑僅微米級的光斑。該光斑作為測量基準點,確保局部測量的準確性。
光斑位置捕捉與信號轉換
成像物鏡將光斑反射光聚焦至光電位敏接收器(如CCD或PSD傳感器)的光敏面上。當物體表面位置變化時,光斑在光敏面上的成像位置隨之偏移,產生與位移成比例的電信號。
雙傳感器協同計算厚度
系統采用上下對射式布局,兩個激光位移傳感器分別測量物體上表面與下表面的位置。通過計算兩傳感器間距與表面位移的差值,直接得出物體厚度。
產品細節解析:從結構到功能的精密設計
光學系統設計
激光器:采用半導體激光器,波長穩定(如660nm紅光),確保光斑清晰且抗干擾能力強。
成像物鏡:高精度光學鏡頭,將反射光斑聚焦至傳感器敏感面,實現微米級位移捕捉。
光敏接收器:高分辨率CCD或PSD傳感器,可檢測光斑亞像素級偏移,提升測量靈敏度。
信號處理與顯示系統
信號處理器:實時分析電信號,通過算法濾除噪聲并計算位移數據,最終輸出厚度值。
顯示界面:配備液晶顯示屏或工業計算機,支持實時厚度曲線繪制、歷史數據存儲及多參數(如公差范圍、班次信息)顯示。
機械結構與防護
C型架設計:高強度金屬框架,確保傳感器間距穩定,同時集成高溫防護模塊(如隔熱罩、冷卻系統),適應高溫工況(如熱軋鋼板生產)。
非接觸測量:激光束與物體無物理接觸,避免磨損導致的精度衰減,同時適用于柔軟或易變形材料(如薄膜、橡膠片)。
環境適應性優化
抗干擾能力:采用光學濾波技術,屏蔽環境光干擾;封閉式光路設計,防止粉塵、水汽侵入。
動態補償算法:針對高速移動物體(如生產線上的板材),通過實時采樣與動態校準,確保測量精度不受速度影響。
應用場景:從工業制造到精密檢測的廣泛覆蓋
激光測厚儀憑借其非接觸、高精度、實時性的優勢,已成為多行業質量控制的核心設備:
金屬加工:鋼板、鋁板等板材的軋制過程在線厚度監測,確保產品符合標準。
新能源領域:鋰電池極片涂布與輥壓工序的厚度控制,直接影響電池能量密度與安全性。
輕工制造:木板、塑料板、紙張等材料的厚度檢測,優化生產工藝與成品率。
特殊材料:透明薄膜、復合材料等傳統接觸式測量難以應用的場景,實現無損檢測。
技術優勢總結
精度與穩定性:微米級測量精度,長期使用無磨損衰減。
實時性與自動化:支持高速采樣(每秒數千次),與生產線聯動實現閉環控制。
安全性與環保性:無輻射污染,操作人員無需特殊防護。
多功能集成:厚度測量外,可擴展寬度、輪廓、振動等參數檢測,滿足多元化需求。
激光測厚儀通過光學與電子技術的深度融合,重新定義了厚度測量的標準,為工業4.0時代的精密制造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